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永遠健康的教會

要離開永康教會前,一位弟兄說:「你一定會記得永康教會。」

「爲什麽?」,我問道。

「因爲是永遠健康的教會!」

第一次到永康,大概是去年五月,上「靈界辯證」課去做田野考察。第二次是同學LSD在那兒實習時,剛好我有事南下,就去與他會面。這次輪到我在那兒實習,完全沒有陌生感,一些負責人與執事還記得我上回去考察,一些年輕人,去年八月在淡水擧開聖樂營的時候也見過面。

永康教會的聚會出席率很好,連週二、週三的晚間聚會也坐滿,甚至用到副堂。會衆唱詩很有勁,歌喉也很好,真的感覺得出生命力。電管方面的用心,也呈現在聚會上面 — 當領詩者按鈴的同時,天花板就有麥克風慢慢降下(看圖),唱完詩,一按鈕,麥克風就會升上;聚會結束後,當天我就拿到影音DVD,還貼上領會時的照相!麻雀雖小,五藏齊全,而且超健全。
永康教會對慕道者的跟進工作,懷著百般的耐心。有一位伯伯,慕道了一年之後,因爲某個原因停止聚會,但在家裡仍然讀經禱告。雖然已有三年之久,教會還是不放棄,時常到他家裡拜訪。僕人彼得相信,最終這位伯伯必定回到教會聚會,並受洗歸入主名。

有一些信徒,住得蠻遠,開車需要40分鐘以上。曾到那裡 —玉井,去訪問,有一家信徒,所經營的自助餐,名叫「迦南地美食餐飲」,裡面墻上還貼著「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是謝恩」。他們是四年前,外婆、媽媽、孫女,三代一起來信主 。我們要離開前,他們還邀請我們一起禱告,當時店裡還有客人正在吃飯,所以我們問:「方便嗎?」。媽媽說:「沒問題,來了怎麽不禱告?」隨後就向客人解釋一下,這樣,我們就在那小店裡一起禱告。

願神繼續帶領、祝福這家可愛的信徒,他們是那麽的單純,而且信仰與生活是結合在一起的。

記得永康實習的第一天,很特別。

沒認識還活著的信徒,就去探訪已經榮歸天家的信徒的骨灰塔。似乎在提醒僕人彼得,牧養信徒,最終要讓他們安息主懷。在主裡面死的,才算有福(啓十四13)。

教會在「天都」買了許多塔位,預備讓信徒離世後,骨灰可以安置在一處。每一格,放進骨灰甕之後,不是用大理石封住,而是關門、上鎖,門上還有玻璃窗可看到裡面,玻璃上面還有禱告手與百合花的圖案。

門上的貼紙寫著「真耶穌教會永康教會」。

看了很喜歡。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僕人彼得文章之最愛

最近有不少人要了僕人彼得的部落格網址。 我想,雄雄上來看,或許不知從何讀起,所以花點功夫,把自己最喜歡的整理出來。

以下是個人比較喜歡的文章,連接將長期在右邊的文章分類底下。


僕人彼得還有很多要寫!永康、鳳山、淡水。。。
留在台灣剩下沒幾天,有許多感觸。
接下來幾天,許多文章將一一的出現。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回台中

今天傍晚從高雄乘搭高鐵回來台中。

原本南部實習,以爲到20日才回來參加隔天的畢業典禮,但後來才知道畢業前一個星期就結束。我很願意繼續留下,指導傳道讓我自己決定,也計劃若留下,週末就帶我到南台灣去走走。來台這麽久,還沒到過墾丁,其實很想去,但北部的淡水同靈一直希望再次和我聚一聚,在22/6離台前,就只有現在這機會了。

恰好也想參加14日,一位新加坡的姐妹在雙崎舉行的婚禮,所以就決定回來,明早參加婚禮後,再上北部。
不料,打電話回台中,得知老師的爸爸離世,星期天要辦喪禮。宴樂之家與遭喪之家,選擇後者是應該的(傳七2-4),只是要結婚的是嫁到異鄉來的同鄉,也應該去關心一下。

結果還是決定到喪家去,因爲結婚喜慶,少了一個賀喜的人,不會快樂減少。但是,喪禮多了一個關心的人,真的會多了一分安慰。結婚本來就是長久的事,無論過了多久,還可以去關心,但喪事過了太久,要安慰已錯過時機了。

家人和來參加畢業典禮的新加坡同靈,16日將到,直接從桃園就去觀光,我想我還是留在台中,不與他們會合,讓他們享受台灣同靈的愛心接待罷!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看一篇以量的文章有感

昨天下午去高雄的一所中學,看了我們的志工給他們上生命教育, 明天早上將在到一所小學,看看較年幼的學生,上生命教育的情形。今天恰巧在以量的部落格看到<在臨終關懷上所遇到的宗教障礙>一文,深深感到世人對死亡的無知與無奈。

以量說,虔誠的佛教徒:

死亡之前數小時,他們不要我們碰觸病人。
死亡之後,更不可碰觸死者至少長達八個小時。
這包括醫生的診斷死亡檢查以及護士的臨終護理。
不可碰。就是不可以碰。


爲何這樣?因爲:

佛教徒認爲死亡之後其實只是心脏停止跳动,
并不代表头脑全然停止运作。
因此,意念依然无形地存在着數幾個小時。
因此,我们觸摸死者的身體都會讓死者产生痛苦;而起烦恼心。
不触碰他,再加上众人的齐心唱诵;让死者离苦得乐。
其實不要触碰他,主要是不要他有烦恼心。


子曰:「不知生,焉知死」。反向思考之,就是要正面認識生命,因爲人對死亡的不了解,出自我們對生命本身的不理解。生命本身,與死亡一樣,成了人們熟悉的陌生者。人死時,就認識了死亡,同時也就來不及認識生命。這是人生的雙重弔詭。

「生」,真的不能認識嗎?

那,為什麽有人面對病痛和死亡,還能「向生命撒撒嬌」?

約 一4 、9: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約十10-11、17-18: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 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


光,讓人看清楚。人若視而不見,乃因爲不接受光(約一5),喜歡黑暗(約三19),不願意看到真理(參:約一14;三21):耶穌是世界的光,跟從祂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生命的光(約八12)。

耶穌基督為我們捨命,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你們眼前」(加三1),祂的復活,有歷史的鐵證。耶穌死而復活,以弔詭處理了生死的雙重弔詭:「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 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 (來二14-15)。

有一位從事臨終關懷的師父,向以量說,

有時候病人明明已經去世了。
爲了要安撫病人家屬趕不及看病人最後一面的懊惱;
他們也會配合一番。
在家人面前,醫師會假假地聼一聼死者的心跳;
然後說:“好像還有一點點心跳。

復活不是空洞,不是純理論。有太多太多向生命撒嬌的基督徒,還帶病向世人傳福音。 我們也不需要謊言的安慰。

復活的希望,帶給基督徒無限的力量。反之,若復活不是屬實,基督教無非是一個大騙局,信奉它的人,比萬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4-19)。

因為有真理,我們活得很自由(約八32),面對自己或親人的死亡,更沒有任何信仰上的束縛!

「生」,就是要活得對,哪怕臨終被人碰,之後被人摸,就「死」得痛苦!

這真實的「生命之道」,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壹一 1),走到盡頭,回頭看一看美麗的人生,再向生命說謝謝!



詩卅六9:在你那裏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

腓 一21 :
因我活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詩四十八14 :因為這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神;他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Peter's Pensées

僕人彼得的英文部落格出爐了!
Peter's Pensées the English Blog is up!



淡水的alice,這可提供妳更多學習英文的機會!還有新加坡的soccer-panzer、nifty jiffy 等等,可以更輕鬆的閲讀我的網誌了。

Please drop by often @ http://shetslo.wordpress.com/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彩虹環我身

今天晚上,永康教會聚會時間,特別為校園的「彩虹團契」畢業生辦送舊。在台灣求學的真耶穌教會青年,真的很幸福,無論那一所大學,都有團契。不但有學長學姐們的照顧,也受當地的教會愛心的關懷,教區還特別安排指導傳道,還有「大哥」、「大姐」們一同輔導。在送舊的前一天,就看到一位契員來找傳道吐心聲。離開家鄉在外求學三、四年,若沒有牧者的帶領,沒有主内的同伴,在信仰上實在會很孤寂。

「雨後雲彩之中,有一座橋,那是神立的約,永遠記號。。。」,獻詩的時候,僕人彼得被這首「彩虹」而吸引,想起去年在三芝以「彩虹環我身」為題目,做個人的蒙恩見證。這是借用中學時看過一本回憶錄的書名,即 Ruth Ho 所著的Rainbow Round My Shoulder,書中描寫作者生長環境的多姿多彩。

僕人彼得的一生,算不得多姿多彩,但也有一道彩虹環繞著我,就是神所立的約,神不改變的應許(創九13)。祂救了我,我就深信祂必救我全家。我最頑固的父親,就是從我小時後逼迫得很凶而成名,「某某人的爸爸」,連他也蒙揀選,歸主名下了。雖然等了20年,恩門才終於大開,讓父母、弟弟、弟媳、侄女,甚至阿姨和姨丈也能來信主,但也證實了神的信實。啊!就是因爲神就像雲上的太陽,永不改變,雖然有雨灑在我臉上,才會有雨後美麗的彩虹!主啊,你真是信實、守約、施慈愛的神(申七9)!

至微的僕人彼得,在神的殿中事奉,實在不配,因爲殿裡有主的寶座,主的臨在,榮耀的形狀如雨後彩虹(結一28;啓四2-3)。主不氣嫌,才有機會服事祂的百姓,每天有恩典、慈愛、榮耀環繞著我,願主保守,讓我能在祂的殿中,直到永遠(詩廿三6)。


家人信主的過程,和僕人彼得獻身之路,三言兩語講不完,日後有感再寫。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我是中國人

記得去年離開台灣之前,遇見一位退休老師。他問我習慣不習慣台灣,我說很習慣,畢竟我們都是中國人。他立刻說我不該說我是「中國人」,應該說是「新加坡人」。我改口說,我是新加坡的華人,他也不太贊成。我問:「那你會不會稱自己為華人?」,他說:「不,我是台灣人,你是新加坡人。」

奇怪,他到底有沒有根呀?

很久沒有聼這首歌了。喜歡,真喜歡。



沈默不是懦弱 忍耐不是麻木
儒家的傳統思想 帶領我們的腳步
八年艱苦的抗戰 證實我艱毅的民族
不到最後的關頭 決不輕言戰鬥
忍無可忍的時候 我會挺身而出
同胞受苦河山待復 我會牢牢記住
我不管生在那裡 我是中國人
不管死在何處 誓做中國魂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Goodbye, 十全!


短短的幾個星期,就得收拾行李離開十全教會。其實,早就知道五月底就要離開,但畢竟才剛開始記得一些名字,所以昨天離開時有點突兀。 心想,我能帶走什麽回憶?

去年離開淡水,心中很自然存著許多記憶。在那兒兩個月,有一些固定的同工,也有懂得在主裡面同享快樂時光的一群人,所以對他們相當熟悉。以前看山就是山,認識他們之後,看山還是山,但不只是山。

十全也有幾位認真服事的信徒,尤其在宣道方面,非常積極又有概念。離開前最後的活動,是福音茶會,有機會看到十全教會推展福音的魄力,也親自聽到兩位剛受洗信徒的奇妙信主過程。

愛爬山的弟兄們還比淡水on the ball,幾乎每天都爬柴山,在這麽短的時間,我已上了5次!感到欣慰的是,不少「山友」在爬山時,認識了一群很友善的真耶穌教會信徒,建立了美好關係。

「高雄最漂亮的停車場」------------水壩


到了,就與同靈和其他山友飲茶、喝咖啡、聊聊天

昨晚在屏東過夜,明天就到永康開始新一段的實習。今早去爬涼山,看瀑布,景觀真的太棒了。


爬山好像是我實習的每一站少不了的一項,我也沒有問傳道爲何帶我去爬山。也許我與山,已經有了默契。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又見香港

上星期五到香港,度過非常充實的週末。

除了遇見多年不見的香港好友以及到那邊工作的同鄉,很意外的遇到剛好出差的一位新加坡弟兄,還有一位巴黎姐妹。

最興奮的是有機會看到原自汕頭的信徒,與他們用潮州話聊天。因爲汕頭是外婆的故鄉,所以早就很想帶母親去看一看,當然也一定要到那裡的教會聚會,所以趕緊要了聯絡電話,方便來日前訪。


Reunion Singapore
--------------------Anticipation Swatow (汕頭)

不知何故,看到汕頭的同靈,就令我想起位於新界的鴨州(Ap Chau 或 Robinson's Island)。記得廿三年前,第一次到香港,最想探訪的就是這個很特別的地方,因爲全島都是真耶穌教會的信徒。島民原本是住在船上的漁民,生活非常艱苦,但後來接觸了真耶穌教會的福音,生活大大蒙神的眷顧。原本用來曬網的小島,就成爲他們禱告的地方,後來蓋了小教堂,信仰非常活躍,信徒也漸漸從船上遷到島上生活。

那年,飛機一降落,就宣佈有颱風。哇!隔天就要到鴨州去,船隻不能開,怎麽辦?到了旅店,就一直禱告,那晚開著電視睡覺,希望聼到颱風離開的報導。隔天6點鐘,颱風真的離開,我們滿心感謝地登船,前往風聞已久的鴨州。
鴨州教會具有的歷史性的照片如下: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安息日與人生

人生的意義爲何?有四個思考方向:(1)我是誰?(2)我從何而來?(3)我在這裡做什麽?(4)我往哪 裡去?

真神藉著安息日,指向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耶穌是安息日的主,祂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 (可二27),表明人的地位非常之尊貴,因爲神把每週當中的一日定為聖日,竟然是爲了「人」 !此外,還把爲人所定的安息日納入十條誡命中,刻在石版上,流傳至今,並且每週向我宣告:你是人--神的形象,神的兒子(創一27;路三38)。

第七日,定為聖日,乃爲紀念神的創造(創二1-3),而神的創造之冠就是人。我是人,為神親手所捏造,親口吹氣在鼻孔裡(創二7),使我有靈性(伯卅二8)。我被造奇妙,並且有目的(詩一三九14-18),絕不是偶然出現,因爲「偶然」就是「無意」,「無意」就是毫無計劃與目標,這樣,人就沒有價值了。

那,人活著,是爲了什麽?人生的意義,總歸就是與神建立美好關係(傳十二13),而安息日正好是神人關係的代表記號(結廿12),凡看重安息日者,就是看重神於人的關係,神就永遠紀念他(賽五十六1-5)。

進入永恒,就是人生的方向。每週的最後一天,就是神為人所預備的機會,常常思考,如何身在世閒,靈裡卻能進入「神的安息」(來三11;四9),最終就必勝過肉體一切的軟弱,脫離身軀的束縛,永遠與主同在,「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啓十四13)。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人生的歌


人生到底是爲了什麽?誰是主角?

Who am I? What am I doing here?
Where am I from? Where am I going?


生命的曲子,是有頭無尾的,
還是可以漂漂亮亮的唱下去?

作詞:李秉宗 作曲:李秉宗 編曲:陳飛午

假使你問我 人生為著啥
我會講為三頓 為生活 甲為某子
但是看別人的臉色 配合別人的心晟 這是唯一的條件

有人認為這是為生活 嘛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拖磨
因為已經很久不知影笑容生做按怎
開始懷疑故事中的主角 到底甘是我
因為你嘛知影 咱攏是為別人在活

愛像一首歌 一首有頭無尾的歌
有時快樂 有時悲傷 有時只剩孤單
愛像一首歌 紀錄咱的心晟甲生活
有時清醒 有時懷疑 人生到底為著啥

越過頭去看 熊熊才知影 咱的舞台 愛用青春來換
越過頭去看 人生過未一半 煞不知如何來唱這條歌

這首歌唱啊唱未煞 往事一幕幕親像電影
有時陣為著渡生活 就愛配合別人心晟
這首歌唱甲心攏破 一字一句攏是拖磨
因為沒人知 我的心 有多痛

因為你嘛知 咱永遠為別人在活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He is Good =祂是良善美好的=


心愛的妻子剛產下嬰兒,肚子一直不消,才發現原來肝臟生了惡性腫瘤,已經第3-4期,還能夠說:「任憑祂隨意引導」嗎?

他從台北接了愛妻出院,在前往嘉義的家之中途,來台中歇腳,所以有機會聽到他的心聲,他的不解,他千百個不願意。

以前在台上講道,常以為頭頭是道、條條有理,但現在面對的,不是平平安安坐在台下聽道的會衆,而是正陷在人生極大苦楚中的人!道理他也懂,我豈可像以往站在台上一樣,充滿 conviction 地向他說:「要堅強,接受神的考驗,祂必看顧」?深深感受到,聖經裡真實的話,沒有與真實的情況結合,只停留在理論上,是沒有深度,更是沒有生命的。我心中的「答案」,這時是滿足不了他的,我也不認爲當牧者,一定每次都要在人面前有答案。故,我只說:「你是我們大家的老師,我以前所說的,現在覺得太膚淺了」。

另外,美國有一對年輕人,也剛生了baby,是個小男嬰,不久後,一早起來,卻發現嬰兒死了。不只是父母親不能接受這事實,大家也一樣不能,因爲太突然了。

到了安息日,教會來了一位慕道者,只來第二次,聽到台上宣佈為這對年輕父母代禱,雖然根本不認識,也單純地跪下代禱。不料,神顯異像,就看見一個小baby, 用潔白的布包裹,有榮光照著,之後有聲音以英語說:"He is good"。一時不能領悟,因爲不是說:“He is fine",所以不是指嬰孩說的,不是說他平安無恙。原來這句話是指真神說的,這幕道朋友明白過來,便對教會產生很大的興趣,反而不疑問神爲何帶走嬰兒。

嬰孩在神的懷中當然平安,但「神是良善美好的」比一切更重要,因爲神是良善,一切才會美好。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又回來了!

離開台灣已經6個多月,至於曾住過3年的台中,離開更久,已有8個月的時間。昨晚又回來,挑起許多回憶。。。

當年進入神的學府,抱著謹慎的態度,但仍然少不了那份剛入學的興奮與新鮮感。見證了兩批學弟入學,也送走了兩屆學長;參加了幾次結業禮和歡送,終於自己也被歡送。

我在家鄉的期間,台中這裡的學弟多位遭受了相當的磨練,家人患重病、自己健康出狀況、家人意外喪亡、家庭經濟惡化,等等問題。。。真是苦難的操練,信心的考驗,要熬出「即便如此」和「即或不然」的信心,堅定不移(但三17-18)。對他們,我的擔心已化成敬佩!

這趟來台,有兩位同鄉陪同,接下來兩個月,他們會呆在台中上課,我到南區實習。 神要我們學習的,願我們三人都能虛心受教。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當我沒有答案時

兩週前到仰光,較早在那兒求醫的五嵗小妹妹已經返鄉去,所以見不到她。從別人得知,她情況不佳,聲帶的腫瘤割除不久,很快又長回來,醫生說只好等腫瘤長太大再次切除,這樣的重復在手術刀下,恐怕活不到10嵗。

回國後一打開電腦,又有兩人從臺灣傳來多人患病的消息,而且相當嚴重。全能主,你讓獻生服事你的人,面對家人生病,甚至你曾經以大能手醫治的人,偏偏在這時候病復發。這些難解的事,讓我找不到答案。

只更清楚看到人的脆弱與無奈、生命的短暫與虛空。

慈悲的父啊!當我沒有答案時,求你仍然用我的笨舌,繼續安慰人。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主所愛的人病了

明天大清早又要到機場,今晚出差前想上上網,結果從部落格留言得知,又有一個病人。傳道病時我在場,長老送院,也有人早已告知,但學弟的母親,我一點也不知道。

當然,聖職人員德高望重,較有多人關心,也無可厚非。。。只是自己覺得有點遺憾,一段時間沒有積極保持聯絡,錯過關心別人的機會。

明天到仰光,還會踫到2個月前開刀的小妹妹。小小年齡,才5嵗,聲帶長瘤,之前已經動過兩次手術,包括氣切,真可憐!上回開刀順利,但我來不及看她就回來了。希望這次看到她,能得到喜訊。

主所愛的人病了,病人是主所愛的。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閉關

好久沒blog 了。
把自己關在父母親的空房子,那裏沒電話,沒網路,行動電話又留在國外,埋頭苦幹了兩週,還只達到論文七成ok而已。沒辦法,還是要到馬來西亞開會,不能不出關,在那還會踫到指導老師和批閲老師!

也不是不理天下事,當然沒有完全放開探病與家訪,講臺工作更少不了。

關了幾天後,還是去申請新的SIM Card,作了不少電話輔導。雖然需要時間寫作業,但面對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閉關的動作反成爲心理的負擔,因爲活生生的人,比書本、文章、理論來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