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冬至

xxxxxxx光陰飛逝xxxx又到年末xxxx求主眷顧xxxx再迎一春
XXXX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生活的每一天

忙,但什麽都不想做
許多課要備
將開會,報告待寫
一大堆講章要整理
但就是不能定下心來
不能靜靜看質料、作筆記

應該是所謂的 burn-out 吧?

讓費了整個早上
早餐也沒吃
坐在電腦前
隨便遊覽
偶然看到友人部落格裡的兩小段:

生命,由祂掌控,
色彩,我來發揮
用心為每一天、每一秒上色

****
雖然生活仍是一樣,
但是生命卻可不同。


嗯,很有意思

不能再浪費時閒了,
無窮生命的源頭要找回來

如果我真是橄欖樹的枝子
還需要添油嗎?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義順的日出

P1010066s 想要晨跑,到了運動場卻沒開。門上貼了一張海報公佈要做裝修,明年元月30日才重開。因此轉移腳步,往河畔去,想說找個地方做運動。一看到水面上繽紛的閃爍,趕緊掉頭回家去拿相機。

再回到河畔時,心想還可能看到到日出,果然讓我拍到了。說起來很慚愧,遷到義順已有21年,但重來沒有在這兒看過日出!P1010175s

P1010179s

P1010209 P1010210s

日出後不久,陸續來了幾位釣魚的人。突然也來了一大群學生練習划船。原來7點以前,這裡就充滿活動。P1010205s

P1010220s

P1010223s







其實我一直覺得這裡的環境和淡水相似,有河畔,有高爾夫球場(第二張照片左邊的燈光為球場的燈)。難怪我很喜歡淡水,也期盼那裡的兄姐能到此一訪。

運動場要多兩三個月才整修好,看來,我會常走下運動場旁邊這條路,多來河畔晨運,迎朝陽。P1010236P1010190s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Kali「女神」之地

這趟到北印的第一站,也是呆最久的地方,就是西孟加拉 (West Bengal)的首府加爾各答(Kolkata;舊名:Calcutta)。抵達時天已黑,街上亮著節慶的燈飾,原來是Kali「女神」的節慶(Kali Puja);接下來幾天,看到街上多處搭了臨時棚子,裡面供奉Kali的像,後來才知道Kolkata特別喜愛這「女神」,因爲期名來自Kalikata,即「Kali的土地」。

雖然興度教(Hinduism)把Kali當神,牠看起來十足似鬼!舌頭一直都是吐出來,頸項卦著一串骷髏,一隻手抓住被砍下的人頭。這種「魔樣」還有人崇拜,無非是「頭殼歹去」?


印度人的車子前面或後面,往往會凃上「庵」字保平安,加爾各答的車子卻多數凃上Kali像。

在街頭看到棚内的Kali像,準備要拍下來,不料跑出三個年輕人搶鏡頭,一定要我拍他們與Kali的合照!
不久,踫到一群正在玩遊戲的青少年,就拿相機瞄向他們;他們立刻圍過來,就趕緊把相機交給同行的人,請他幫我拍下這情景。
這些年輕人竟然邀我與"Kali-Maa"合照!(在Kali後面加上Maa,讓我想起臺灣人稱觀世音為「觀音嬤」)。 說什麽也不願意拍這恐怖的鏡頭!寧可與你們這些年輕小伙子合照,至少你們絲毫還有真神造人所依照,祂自己的形象。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亞伯拉罕的孫子以撒

久日不見的人,時間好像停留在最後一次見面。

十多年前,第一次當國外志工,是去印度,大部分時間在馬德拉斯(現在改稱金奈/Chennai चेन्नई)。同時,由 Pammal 宣道中心的亞伯拉罕執事陪同,到 Coimbatore、Bangalore等地方考察與跟進。

接下了緬甸開拓工作,就沒有再到印度那裡,最後一次踏上印度土地是1997年訓練中心獻堂那時。


亞伯拉罕的次子後來到新加坡工作,亞伯拉罕本人也有幾次來訪。至於其他的家人就沒有機會見面。這次到北印,在金奈機場轉機,原本不打算出境,但由於飛機早抵達,才臨時決定趕到離機場不遠的 Pammal 與信徒見見面。

記得亞伯拉罕有個外孫,他頭髮很特別 ,不像印度人的髮質 - 又細又少,帶有金黃色,但卻很卷。大家都笑他是非洲人,我也常說他可以拔幾根去賣。十月18日一到Pammal就問起他,一位弟兄就幫我聯絡。雖然意識到他已經不再是可愛的小男孩,但還以爲能看到他那與衆不同的頭髮。


相隔已久,教會多了許多以前沒見過的小孩。信徒看來有所進步,不那麽依賴外來的支援,他們自己籌款,準備重建新堂。




以撒也長大了,大學畢業了,也能用機車載我到機場。還是一樣的那張臉,一樣的笑容。只是少了那特別的頭髮。
--------------------------以撒機車的牌照還用來傳福音呢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印度

曾經有一位無知的長者,站在南印度 Chengalput 的田間,指著不遠的一堆荊棘,高聲說印度是個被咒詛的地方,因爲黑皮膚的人是含的後裔。講這話時,他剛好站在一位早期工人撒母耳執事的墳前,在場有從各國去參加印度訓練中心獻堂禮的代表。

雖然當地的印度同靈聼不懂華語,但我這位華人聼了這一番話,真的感到不是滋味!

心想:天啊,神所詛咒而長出荊棘的是全地球,何只印度!往這裡來的路,經過許多稻田,難道長老沒有看到嗎?或者全程都在睡覺?

事過十幾年,如今欲加上一句:中東一些油田多的地方,卻出了那麽多奪走天下太平的恐怖分子,難道這些國家堪稱蒙福的嗎?

之前,到過印度最南端的Thiruvananthapuram (短稱:Trivandrum),目睹青翠的草地,已體會了印度的肥沃。


今早剛從印度回來,這次行程以北印度開拓為目標。從Darjeeling向遠山一望,雄峻的雪峰,猶如仙境,誰還會說印度是被咒詛之地?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八九十十

今天是雙十節,中華民國的國慶日。上次寫部落格剛好是8月9日,新加坡的國慶日。從八九到十十,兩個月有餘!太久找不到時間寫,但今天無論多忙還是要把心情寫出來。

本來和淡水教會的一些兄姐們早已約定,今年8月9日在新加坡見面,但由於某些因素,他們沒有如期組團過來。還好今年六月曾到淡水找過這些和藹可親的同靈們,和他們相聚。雖然很遲才通知他們,去前在台中又耽誤了時間,但「歡樂團」全體團員加上朱家的狗狗都全到齊,在餐廳等候許久。過了7點半我才抵達,深感内疚,但一踏出車外,大家都很興奮的迎接,實在受寵若驚!
先拍團體照,然後才吃「團圓飯」

飯吃一半,李執事特地來餐廳見我,因爲他隔天要出國,沒機會與我碰面,真令我感動。飯後大夥兒到朱家喝茶聊天,他們最近看了「海角七號」,一直向我介紹,雖然看過還陪我再看一次。那晚大家都笑得很開心,「歡樂團」真是誠懇又可愛的一群,如今仍然很懷念。

在教會住了一晚,隔天來早禱的人當中就有我想看到,想關心的4個人,好奇秒哦!這趟到淡水真的不徒然,感謝主!
那天又出去玩得很開心,除了泡溫泉,還去了之前沒機會去的景點。淡水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有機會很想帶家人去體驗同靈的熱情,並主内相聚的喜樂。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國慶日!


8月9日國慶日,過去4年都在臺灣度過,無法看到喜慶的氣氛,非常懷念慶典的壯觀。這次在國内,以爲總算可坐在電視前好好享受國慶慶典。不料,工作繁忙,待會兒還要做家訪,加上明天還要開一整天的會議,只好留下來孤守會堂,準備下週要講的舊約概論,還有證道講章。

傳道房又沒有電視,所以不能抽點時間收看現場播放的慶典。

只好把這心情寄放在部落格。

要去做家庭訪問了。Majulah Singapura! 前進罷,新加坡!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彼得的安慰

上週的這個時候,僕人彼得在飛機上,從台灣回來,正閲讀著登機前在機場購買,聖言法師的自傳《雪中足跡》。想說,以獻身宣道的心情聼一聼這位出家宏法的和尚。

記得2005年9月,赴台的前幾週,買了一本"The Reformed Pastor"。一般教派的神學畢業生,在上任前,通常被鼓勵要看這本書。作者是一位17世紀,清教徒的牧師,其牧會精神,被視爲無人可比,當時看了一段,蠻受激勵。 今年畢業前一個月,還是從聖經得到最大的激勵。在閱讀約翰福音21章的時候,覺得是一場門徒的畢業典禮。對彼得而言,更是如此。越看越感動,越有心得。

這些門徒起初被招時,是在海邊(太四18-19;可一16-17 ;路五10-11),約翰福音與對觀福音不同,它不記載耶穌起初在海邊的「招生」而記載最後門徒在海邊的「畢業」。彼得初次遇見耶穌,是在整夜勞力,無魚上網之後。但耶穌一來,就讓他和同夥滿載而歸,不但物質生活得了豐盛,生命也有了新的方向,就是從事更有意義的「得人」如得魚。可是耶穌死而復活後,竟然帶領其他六位門徒回老本行,結果徹夜空勞力,網中沒有半條魚!

雖然耶穌已經在門徒面前顯現兩次,還差派他們傳赦罪的福音(約廿19-13),但耶穌不常在身邊,像以前一樣,就不能自立自發的傳福音,經過三年培訓,還畢不了業!

耶穌重演三年前的角色,叫門徒再下網,拉上一大網的大魚。彼得看見了,不再如當初一樣,向主說:「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五8),相反的,是立即跳進海中,游到在岸上的耶穌。

曾經三次不認主的彼得,不是不知道比以前更有虧欠,更不配得耶穌這般厚愛,只是不願意再叫耶穌離開。他不能沒有主,也相信主的寬恕,所以他不叫耶穌離開,也不求走海面,只盡他所能,游到耶穌那裡,讓耶穌的憐憫補滿他的不足。


耶穌問彼得:「你愛我嗎?」。不只一次,而是三次。

彼得就憂愁了,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
的確,耶穌是知道的。祂不是懷疑彼得,是憐憫彼得,讓曾經三次不認祂的愚徒,有機會三次的肯定他對主的愛。因此,耶穌三次都也接受了彼得的肯定,三次囑咐他:「你餵養我的羊」。

就這樣,彼得可以釋懷了。

不但如此,主耶穌給他的安慰,是絕對的。祂兩次對彼得說:「你跟從我吧!」(約廿一19、22)。三年前彼得曾在海邊,回應了主同樣的呼招,但是在耶穌被捉後沒有好好的跟,差點再也跟不上。耶穌這第二次的呼招,讓他再次的奉獻自己,並且讓他知道,他不再跌倒,而是跟到盡頭,以殉道來榮耀神(約廿一18-19)。主早就告訴過彼得:「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廿二32)。

彼得的安慰,真令人羡慕。他能夠親自聼到耶穌的應許,就憑著這應許,至死忠心!

彼得和這些門徒,終於可以畢業了。